近日,武汉走马岭中心卫生院社区医生胡莹君“马路行诊”的温暖行医故事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社区医院无论在医疗设备还是专业程度上都不能与大医院相提并论,但是医生本色确是一样的闪光。
回顾这几年,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医患关系紧张,而医生责任心不足以及医患沟通存在障碍等都可能造成这些矛盾。早在传统社会,就树立了“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的行医观念,在新一轮医改的大背景下,医生既要提高专业素质,避免漏诊误诊,更要重视医德,回归“医乃仁术”这个古老的命题。
一名医者,拥有恻隐、仁爱之心,对患者关怀备至,这应是作为医者最高尚的情怀。胡莹君在行医过程中记住了2000多人的病史,在交通方便、信息发达的年代,这种“土”方法可能令人嗤之以鼻,但群众“看病难”的现象依然普遍,一名医生的担当可能让病人省去很多麻烦,且这种担当实实在在地彰显了良好的医德风范,是对传统医德的继承。在利益追求多元化的环境下,医生要常怀博爱、济世之仁心,将先进医生的事迹发扬光大,让其他医生反省、学习并付诸行动,才能形成崇德向善的医学风气。
古代医学家还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作为对医生专业素质的要求。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民间工艺,都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医学领域亦如此,尽管是在不起眼的社区医院,医生也要义不容辞地接受知识更新带来的挑战,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修养,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
各行各业总有一些平凡的人物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一座城市的兴旺往往依赖于这些人物的力量聚集。在“中三角”建设的关键时期,武汉从城市自身的文明建设做起,鼓励市民去做一些有利于自身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情,势必推动城市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