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宣传管理 > 网文推荐

退水后的武汉如此干净 值得我们去点赞

2015-07-28 来源: 【打印】

    武汉7月24日的一场暴雨,强度达50年一遇水平。多处道路被淹,部分地铁、公交线路停运。市民出行严重受阻,市政设施和城市管理能力受到严峻考验。

“每逢暴雨,武汉就可以看海”类似的话,若从淌水回家的我这样的“文青”嘴里说出,或许多少还有些无奈和自嘲。但如果个别媒体用这种语境进行新闻报道,就未免显得太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了。

    更有某媒体以“好消息,武汉三镇全部升级为海景房”为标题进行报道。对于暴雨带来的种种灾害、不便,不仅没有丝毫的关怀和同情,反而是旁观、起哄的看客姿态,把本该进行引导舆论、进行自救解读的报道变成了一场低俗的网络狂欢。在这样的报道中,我们看不到对受灾群众的关心,看不到向政府提出对减轻暴雨渍水的建议或对雨后如何处理的措施,看不到极对读者进行解困纾危的引导,试问作出这样报道的媒体人责任感哪去了?其新闻道德底线何在?这绝不是媒体应有的态度,更不应是武汉地区媒体特有的新闻标签。

    在这种自然灾害面前,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应该做的是尽快告知读者所需信息从而疏导情绪、引导舆论?还是以娱乐的态度矫情狂欢?作为暴雨的亲历者,我个人的感受是,媒体的灾害性新闻报道中,最起码要做到有人文关怀,而不是看着自己的生活的城市暂时受淹,却以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说着风凉打趣的话。试想如果是在沉船事故发生后,有媒体用“欢迎你来长江潜水”之类的字眼来调侃报道,必定会受到全社会的口诛笔伐;如果是自己的家里被水淹后,还会有幸灾乐祸的心情欢迎邻居来看“海”吗?

    令人感动的是,武汉市绝大多数主流媒体和“两微一端”新媒体,在这次暴雨中,迅速发出消息,告知大家哪些公交线路改了,哪些地方严重渍水不能走这些急需的信息。同时还登出了相关部门迅速出动工作人员进行排水的现场照片。这才是我所需要的,想必也是大家需要的。更有读者见到私家车被淹至窗口,因担心车里有人无法逃生而迅速报警求助的。这才是值得媒体大量报道和倡导的。面对暴雨,市民自我调侃两句未尝不可,但媒体切不能参与放大,新闻道德的底线绝不能碰。

    大雨过后的今天,在多方努力下,路面的水渐渐退去,不少网友在朋友圈发图片,为退水后的街道如此干净而惊讶,为全城没有发生一例人员伤亡报告而鼓掌,为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由衷地点赞!这才是我们可爱的武汉人、这才是我们生活的武汉城!(谢鸿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