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市信息中心在市网信办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政府网站建设的要求,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现代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互联网+”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政务门户网站及网站群建设管理工作之中,努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在工信部支持的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组织开展的“2015年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中,“中国武汉”政府门户网站位列省会城市第三名、副省级城市第四名,排名分别较上年跃升3位和4位,被评为年度进步最快政府网站之一。
一、以资源整合为理念,运用“互联网+”虚拟化技术,建立全市政务网站群集中控管云平台
政府网站安全防范与管理是网站安全运行的根本保证,为从根上解决网站群安全运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技术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2015年市政府门户网站启动了全市政府网站群集中控管平台项目建设。截至目前,项目一期基础架构平台搭建工作已顺利完成,已开通40台虚拟服务器,有近30家部门网站率先迁移至云平台运行,实施集约化统一管理。集中控管云平台投入运行后,彻底改变了以往各网站主机分散托管,安全保障能力滞后的状况,减少服务器25台以上,网站总体安全防护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二、以公众需求为导向,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行为分析技术,推进网站内容优化升级
一是引入先进的网站智能分析工具,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利用大数据行为分析,及时发现用户需求热点。通过对用户的访问量、访问人数、浏览次数、重复访问人数、访问时长、访客来源、搜索关键字、入口网页、出口网页、访客路径等134个维度、132个指标的分析,实现网站的社会影响度、社会期许度、关注差异度、技术合理性及网站绩效的全面评估和分析,有针对性地优化网站服务内容,提升网站服务能力。二是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化和重点公开专栏建设力度。制订了《武汉市政府信息网上公开指导规范(试行)》(武政办[2014]96号),为网站群信息公开规范化建设提供有效指引。三是集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提升网上办事能力。针对个人和企业不同的目标人群分别设立服务主题,服务流程和环节进一步精简优化,为公众打造了网上事服务的新渠道。
三、以创新服务为引领,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技术,拓展门户网站服务新渠道
为服务武汉对外宣传的需要,近年来“中国武汉” 政府门户网站围绕多语种、移动政务和无障碍服务,开展了一系列渠道功能建设。已陆续建成开通英、法、日、韩等语种政府网站,政府规章英文版率先上网发布,各语种网站年更新量超过20000条,政府门户网站为外籍人士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5年7月,武汉移动政务客户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平台整合了移动政务客户端APP、微信公众服务号和政务微博等“两微一端”服务内容,集成“云端武汉·市民”和“云端武汉·企业”两大服务新渠道,为公众打造享受便捷移动政务服务的“一站式”平台。政府门户网站服务特殊人群的无障碍功能建设持续推进,通过“读屏软件智能搜索服务”、“文化视力补偿语音服务”、“在线读屏语音引导服务”、“人机互动语音操作服务”等无障碍服务系统功能的全面升级,网站服务于特殊群体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多语种、移动政务和无障碍服务等途径,将“中国武汉”门户网站对外服务和宣传渠道,推向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新模式,成为全国唯一的渠道最多、形式最丰富的门户网站。
四、以网站普查为契机,运用“互联网+”智能监管技术,提升网站安全运维保障能力
2015年,落实全国政府网站普查工作要求,我市以网站普查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市政务网站群健康运行。一是建立快速沟通响应工作机制,提高普查工作效率。通过建立普查联络群组,在线指导网站群工作人员完成网站基本信息填报、自查评分等不同普查阶段目标任务,及时转发网站普查最新工作要求,在线解答网站普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二是运用先进技术监测手段,及时发现并反馈政府网站内容更新和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监测常态化。政府门户网站利用智能网站监测平台,通过系统检测与人工比对相结合的方式,对网站群日常运维状况进行在线监测,监测结果定期通过市网信办主办刊物“武汉互联网信息动态”对外公布,督促存在问题的网站尽快整改,切实解决政府网站“不及时、不回应、不准确、不实用”等问题。同时运用专业网站漏洞扫描系统,持续对各网站进行实时监测,发现网站漏洞安全隐患及时通告各相关单位进行整改,进一步提升全市网站群安全运维水平。目前全市431家参与普查的政府网站中,有62家网站因不达标已申请关停,关停率为14.3%。通过网站普查,全市政府网站群在基本运维、信息更新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提升。